>>培养方案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专业职业本科(两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4-03-17 点击数量:362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职业本科)(230401)。

二、入学要求

高职专科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与学位

学制为2年,修业年限为 2~4 年。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职业面向

在专业调研基础上,结合最新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参考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相关的行业标准,明确了本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类别及对应职业类证书等。如下表所示: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23)

所属专业类(代码)

黑色金属材料类(2304)

对应行业(代码)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冶炼工程技术人员(2-02-05-01)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炼铁智能生产

炼钢智能生产

连铸连轧

冶炼工程设计

冶炼工艺管理

 

 

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企业标准

1.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烧结、高炉炼铁、炼钢)(HJ T426~428-2008) 

2.高炉炼铁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YB/T 4591-2016)

3.转炉炼钢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YB/T 4592-2016)

4.连铸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YB/T 4777-2019)

5.高炉炼铁工程设计规范(GB50427-2015)

6.炼钢工程设计规范(GB50439-2015)

 

职业类证书举例

1.高炉原料工、高炉炼铁工、高炉运转工、炼钢原料工、炼钢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5 4 3 2 1 级)

2.设备点检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4 3 2 1 级)

3.冶金机电设备点检(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初级、中级、高级)

通过专业调研,根据职业岗位,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经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得出如下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

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序号

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要求

1

烧结

1.烧结配料

2.烧结混料与制粒

3.烧结生产主控

素质:

1.具有团结协作,敢于担当以及良好的语言沟通素质。

2.具有尽职尽责,乐于奉献的精神。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思维,掌握较为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方面的技术方案、技术规范和技术操作的理论知识,面向黑色金属冶 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的冶炼工程技术人员,针对炼铁智能生产、炼钢智能生产、连铸连轧生产、冶炼工艺管理、冶炼工程设计等职业岗位,能从事中高端钢铁产品生产制造,能完成炼铁智能生产、炼钢智能生产等复杂操作,够解决钢铁冶金领域工艺、生产、设备、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能进行钢铁产品质量升级、钢 铁冶炼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研发及相关成果转化与应用,具有较强的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工匠精神的“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二) 培养规格

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素质、知识、能力,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了解相关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思维;

4)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5)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6)掌握金属学、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钢铁冶金原理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7)掌握烧结生产、炼铁生产、炼钢生产、连铸生产等技术技能,具有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

8)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专业信息技术能力,掌握冶炼智能生产、质量分析与控制、设备运维、能源管理等领域数字化技能;

9)具有从事钢铁智能冶金领域中高端产品制造的能力,具有完成炼铁生产、炼钢生产等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具有从事冶炼工艺设计与优化、过程监控、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和现场创新的能力,具有解决岗位现场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实施现场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参与制定技术规程与技术方案的能力,能够从事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或实验成果转化;

1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新技术、新岗位的要求;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掌握基本身体运动知识和至少1项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3)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4)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劳动观念、积极投身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程

将专科阶段未开设的党史国史课纳入必修, 并根据本科要求, 补齐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体育、外语必修课程。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体系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独立实践环节和专业拓展课模块

1.专业基础课

本模块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包括: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原理等 4 门课程

2.专业核心课

本模块为必修课程,包括:烧结生产技术、球团生产技术、岗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7门课程,其中岗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在独立实践环节模块。

3.专业方向课

本模块为限选课程,包括:液压技术、冶金设备维护与检修等5门课程。

4.独立开设实践环节

本模块为必修课程,包括岗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2门必修课程,其中岗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属于专业核心课。

5.专业拓展课

本模块为选修课,包括非高炉炼铁、凝固理论等 11 门课程,供学生任选修读。

(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

该类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外开设的课程, 包括公共选修课及第二课堂。通过文理交融,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旨在通过跨专业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多种分析方法和这些方法的运用及价值,培养学生关注并尊重跨专业领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五育并举”,致力于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格健全的人才

在此基础上,本专业构建了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艺术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电影鉴赏》《戏曲鉴赏》《书法鉴赏》等8门课程。本专业限定学生修满 2学分的艺术类课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结合岗位实习现场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将现场先进技术作为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本专业依据行业企业调研、与专家访谈和毕业生跟踪调研等调研结果及《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关于制订职业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进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进程的安排,详见附表1学时与学分分配表、附表 2 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和附表 3 教学进程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专业专任教师与该专业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2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60%,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 15%。

2)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 ”教师占比不低于 80%。鼓励聘请行业高层次人才、企业领军人才,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占一定比例并有实 质性专业教学任务, 其所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一般不少于专业课总课时的 20%。

3)有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等认定的高水平教师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或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带头人,或专业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领域有关奖励两项以上。

师资条件配置如下表:

 

课程名称

专任教师配置要求

兼职教师配置要求

数量

基本要求

数量

基本要求

烧结生产

技术

 

2~3

具有教师资格, “双师型教师”,熟悉掌 握烧结生产技术,具有一定的科研创  新、技术应用能力

 

2~3

有烧结生产工作经验,良好的语言表 达能力,掌握烧结生产技术基本理论 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教学、科研 能力

球团生产

技术

 

2~3

具有教师资格, “双师型教师”,熟悉掌 握球团生产技术,具有一定的科研创  新、技术应用能力

 

2~3

有球团生产工作经验,良好的语言表 达能力,掌握球团生产技术基本理论 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教学、科研 能力

炼铁生产

技术

 

2~3

具有教师资格, “双师型教师”,熟悉掌 握高炉炼铁生产技术, 具有一定的科研 创新、技术应用能力

 

2~3

有炼铁生产工作经验,良好的语言表 达能力,掌握炼铁生产技术基本理论 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教学、 科研 能力

转炉炼钢

智能化生

产技术

 

2~3

具有教师资格,“双师型教师”,熟悉掌 握转炼钢生产技术, 具有一定的科研创 新、技术应用能力

 

2~3

有炼钢生产工作经验,良好的语言表 达能力,掌握炼钢生产技术基本理论 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教学、科研 能力

炉外精炼

技术

 

2~3

具有教师资格, “双师型教师”,熟悉掌 握炉外精炼生产技术, 具有一定的科研 创新、技术应用能力

 

2~3

有炉外精炼生产工作经验,良好的语 言表达能力,掌握炉外精炼生产技术 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教 学、科研能力

连续铸钢

生产技术

2~3

具有教师资格, “双师型教师”,熟悉掌 握连铸生产技术,具有一定的科研创  新、技术应用能力

2~3

有连铸生产工作经验,良好的语言表 达能力,掌握连铸生产技术基本理论 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教学、科研

(二) 教学设施

与宝钢集团、河钢集团、首钢集团有稳定合作关系,并对教室,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提出有关要求。

1)有稳定的、可持续使用的专业建设经费并逐年增长。专业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原则上不低于1万元。

2)有稳定的、数量够用的实训基地,满足师生实习实训(培训)需求。实训条件配置如下表:

课程名称

校内实训设备配置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要求

烧结生产技术

烧结杯、同化实验、还原实训、烧结虚拟仿真实训

能够提供合格兼职教师和场地的烧 结厂

球团生产技术

造球机、还原实训、球团虚拟仿真实训

能够提供合格兼职教师和场地的球 团厂

炼铁生产技术

炼铁还原实训、高炉炼铁仿真实训、高炉炼铁安全仿真实训

能够提供合格兼职教师和场地的炼 铁厂

转炉炼钢智能化生 产技术

转炉水模实验、转炉炼钢仿真实训、转炉炼钢安全仿真实训

能够提供合格兼职教师和场地的炼钢厂

炉外精炼技术

RH 炉水模实验、炉外精炼仿真实训

能够提供合格兼职教师和场地的炉外精炼车间

连续铸钢生产技术

结晶器水模实验、连续铸钢仿真实训

能够提供合格兼职教师和场地的连铸车间

岗位实习

烧结生产、球团生产、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仿真实训;高炉炼铁、转炉炼钢安全仿真实训

能够提供合格兼职教师和场地的钢 铁厂或设计院、设计公司

(三) 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和数字资源等。

①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应明确规定按照国家教材选用要求, 优先从国家规划 教材中选用。鼓励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特色鲜明的专业课校本、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

②图书配备有关基本要求: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钢材生 产工艺、钢材生产设备、钢材质量保证、钢材生产新技术、钢材生产标准、钢材 生产规范等图书(含电子图书);有关冶金类中、外专业期刊(含电子期刊);从现场收集的图纸、规程;往届学生的设计、论文等。

③数字资源有关基本要求: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 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 教学方法

深化教法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推广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教学模式,并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

(五) 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议。课程考核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综 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加强多阶段、节点化、多方式的过程性评价,突出学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评价。

课程考核要基于课程性质和课程特点确定课程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积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鼓励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记录、分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职业素养达标等方面的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依据。

(六) 质量管理

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提出要求。各专业要按照质量持续提升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自主诊断改进提升的机制,结合在校生与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等社会评价,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常态化的监测、预警,评价分析人才培养过程、教学实施和育人效果,有效开展整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九、毕业要求

学生修完本方案所规定的课程,修满86.5学分,包括必修课74.5学分和选修课1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15学分、专业课51.5分、素质与能力拓展4学分(含第二课堂学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且符合《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方可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方案编制人员

方案编制负责人:曹磊

方案编制执笔人:韩立浩、黄伟青